海外參訪 - 澳洲
《2024 客家青少年國際事務訪問團》 海外參訪 – Day 1
今天我們下飛機後,第一站前往駐雪梨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由吳正偉處長、邱亞屏組長、僑委會葉禮呈委員、雪梨華僑文教服務中心施博祥主任、葉義深總會長、葉禮筑會長、謝明君前會長等同仁,於辦事處與青訪團分享外交工作內容,以及如何透過政界人脈之建立,加強雪梨和台灣的連結,並為臺灣發聲、發表友臺言論,讓臺灣在國際上也能被看見。另提及辦事處透過社群媒體的經營,讓在雪梨的民眾,能夠掌握辦事處第一手消息。客家鄉親則和青訪團分享他們在澳洲創業的歷程,旅外生活適應及如何磨練自己在多元族群社會能成功的經驗,同時讓學員了解海外客家鄉親對於外交工作的協助。尤其葉義深總會長多次邀請新州議員出席臺灣外交活動,以行動支持臺灣加入WHO及國際組織的貢獻,皆令人敬佩不已。青訪團學員也一一向現場與會貴賓自我介紹,也帶來rap、客家流行歌彈唱、客家山歌的表演,獲辦事處同仁及客家鄉親的稱讚。
晚上和辦事處吳處長、客家鄉親一同共進晚餐,餐桌上處長及客家鄉請學員分享自身對臺灣本土語教育之看法、高中升學管道、參加青訪團對自我的啟發等議題,學員皆落落大方回應,並正向肯定參加青訪團對高中學習歷程的幫助,以及開闊自身視野。 ---by 廖家儀 |
|
《2024 客家青少年國際事務訪問團》 海外參訪 – Day 2
今天我們的第一站是和在地主流組織聯合國協會的對談,Dr. Patricia Jenkings是這次的主持人,來賓有我們一下機後就一直陪伴著我們的Lindsay Mell以及Brett Martin 和Fibha Frameen,今天Fibha Frameen姐姐讓我們寫了一封信給非洲的學生們,希望我們可以跟他們分享對和平的看法或生活經驗,寫字的同時我也畫了一幅畫,上面是我的Q版人像,也許我們不會見面,但我希望他可以藉由圖片,讓彼此更親近一些,第二站到了Marrickville Addison Road Community Center,這裡是雪梨當地居民參與社會企業,用買賣支持弱勢的重要基地。這個組織讓我了解到澳洲在做社區營造是非常成功的,我們看到他們有食物銀行,裡面的成員很多都是志工,大家都希望能夠盡自己的心力幫助社區,也從社區回饋到了很多東西,
第三站我們到了Mt. Druitt Learning Ground,這是我今天最有感觸的地方,因為很多在社會底層的人們對未來充滿迷惘不知道方向,這個組織可以說是指引他們人生回到正道的明燈,牆上有一幅畫讓我印象很深刻,上面寫了很多人的名字,字看起來歪歪扭扭的,就像是小朋友寫的一樣,但仔細看內容會發現都是成年人或是快成年的青少年。他們的願望很多,有人是希望可以早點結婚、有人希望創業成功…等等我們小時候大家似乎都寫過的「我的夢想」他們在第一輪的人生可能沒有實現,但在這裡他們找到了扭轉未來的可能 ---by 林真亦 |
|
《2024 客家青少年國際事務訪問團》 海外參訪 – Day 3
今日一早在淑莪會長帶領下,青訪團學員前往雪梨當地著名地標:The rocks 城區參觀。在這城區之中,青訪團學員們學習到雪梨這座城市如何利用較舊的城區結合觀光產業推廣在地手工藝品促進經濟成長。
接著,淑莪會長帶領青訪團學員們體驗雪梨Circular quay的水上交通建設:搭程渡輪至Manly 半島,並且享用美味的在地炸魚與薯條午餐。 在青訪團成員們在Manly 半島的沙灘上頭享用美味的午餐的時候,體察到當地海鷗使人又愛又恨的特質。當地海鷗成群結伴地在海邊飛翔,其可愛的外表之下,不怕生並且會與人類搶食食物的行為,使得青訪團成員們大為驚訝。完膳後,在海灘旁隨處可見的垃圾桶皆有加上固定的金屬頂蓋,青訪團學員們從中了解可藉由大型垃圾桶的普及得到乾淨整潔的市容。此外,看似多餘的設計的金屬頂蓋能夠有效防止海鷗群從垃圾之中取得食物,減少人類對海洋甚至是生態環境的污染。過後,淑莪會長與Sandy 和Lindsay夫婦一同帶領青訪團成員們參觀Manly 半島的濱海步道,從中青訪團成員們感受到在地人對於戶外運動的熱情以及多樣的地質特色。青訪團成員們以歌聲為筆,在沙灘上留下充滿歡樂的記號。接下來青訪團成員們乘船來到Opera House 雪梨歌劇院前,以世界知名景點作為背景,跳出活力與動感十足的舞蹈。此外,大家也與歌劇院與雪梨大橋合影,留下美好的回憶。接下來,青訪團成員們體驗搭乘輕軌到達China Town 中國城享用美味的晚餐。最後,感謝淑莪會長與王奕斌 Peter Wang 副會長的招待,讓青訪團成員們在Darling harbor 享用美味的宵夜與欣賞Darling harbor美妙的夜景。 ---by 范庭祥 |
|
《2024客家青少年國際事務訪問團》 行前訓練 – Day 4
今早我們前往Olympic Park參與Soka Gakkai International 國際創價協會澳洲分會60週年慶,進行青年論壇與文化展演。論壇以AI與全球影響力為主題,由澳洲知名作家Maggie Smith、UNAA代表Lindsay Mell、藝術文化教育家TK及青年代表Anran四位專家學者擔任與談人。AI的產生,大幅改變人類生活形式,特別對青少年族群來說影響甚鉅,他們可透過AI科技輔助學習,但同時也可能抹滅其創意,在面對人際關係的同時,也可能無法辨認距離與界限。也因此本次特別安排AI相關的議題論壇,讓青訪團的學員們,有機會聽看看國際間對於青少年使用AI的看法。藉不同的專業以多元的角度討論AI所帶來的影響。本次論壇從歷史、人性、社會等面向激發對AI更深的認識與思辯,針對AI的去人性化進行正反論述,強調AI時代應重視人與人的關連結與緊密關係,也對社會上如Deep fake、假資訊等問題提出警示。論壇後團員們進行了完整的文化展演,與近200位來自全球各地旅居澳洲的與會者同樂,展現青訪團的青春洋溢及活力,獲得觀眾熱烈回饋,青訪團成員也熱情與觀眾交流文化,現場來賓回報以熱烈的掌聲,在謝幕時給予歡呼及口哨聲不斷,主辦人Liz在進行總結時提及,今日客家青訪團的文化展演,與今日AI的去人性化趨勢,做了一個強烈的對比,青訪團對文化的熱愛及珍視自己的傳統,就是一個有溫度及深度人際連結的體現,正是現今社會所需要的。會後,青訪團與當地青少年交流,帶領他們體驗布袋戲偶及模仿唱歌聲腔,並交換具特色的小禮物,與青年介紹臺灣客家的特色。而會後的BBQ午餐,許多來賓都對青訪團豎起大姆指,並希望他們能再度回訪,也紛紛祝福在澳行程順利平安。結束今日的論壇後,也結束在雪梨的最後一站行程,青訪團隨即驅車前往首都坎培拉,進行接下來的行程。
---by 林映臻 |
|
《2024 客家青少年國際事務訪問團》 海外參訪 – Day 5
坎培拉的第一天,早上學員前往坎培拉大學參訪。坎培拉大學是個非常注重校園平等的學校,性別平等、反歧視、包容多元文化都是他們有在關心的議題。
為了能讓學員們更了解實際運作中的校園平等有什麼,特別安排了一項任務:請學員分組在校園中採訪坎培拉大學的學生。 首先由學生行政中心主任Dr. Nair 跟學員說明平等校園評比的各項指標 ,並且介紹學校第一位原住民暨托雷海峽島民研究的著名學者,同時也是學校第一位原住民的校長Tom Calma。之後,學員分組前往訪問該校學生,展開友誼談話。對於這項任務,學員們的反饋是都覺得很有趣。採訪中的問題包括:學校的什麼措施或是設施是能讓你感覺到校園平等的?對於坎培拉大學在校園平等 這一方面有什麼看法?所有的受訪者都非常認真的提出了他們的見解,例如向校方提供建議的建議中,有受訪者提出舉辦各個族群的文化日,讓大家能更了解彼此。總的來說,每位受訪者提出的概念核心都是:因為澳洲是移民社會,所以他們都認為,互相尊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到了下午,青訪團前往駐澳大利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進行拜會,受到了徐佑典代表、張顥騰秘書、林宜諼秘書、黃慈妏秘書以及坎培拉台灣同鄉會的廖寅鈞副會長的熱情招待,在座談中了解到目前辦事處的外交目標主要是提高台灣在澳洲的能見度、曝光度,讓更多的當地人能認識、了解台灣,並努力建立與澳洲政府以及當地議員關係,期望他們在認識台灣的同時,能給予台灣更多的支持。 最後學員們進行了精心排練的文化表演,沒想到代表處同仁表示,以後有機會也會試著利用客家文化來讓更多的人認識台灣!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做正確的事,就算中間經歷了挫折,最後我們也一定會被看到的。 ---by 尹邦榛 |
|
《2024 客家青少年國際事務訪問團》 海外參訪 – Day 6
今天青訪團獲邀來到由澳洲聯合國協會、澳洲國際事務組織及和平倡議組織共同主辦的未來高峰會,我們參與和澳洲各地NGO 組織代表共同討論和平進程,這個會議也是2024年9月聯合國未來高峰會的澳洲會前會,結論將被送入聯合國作為參考。在會議開始前我們欣賞了當地的婦女合唱團的合唱,主要為歌頌原住民及他們的土地,在邀請我們一起合聲後,帶出了今天的主題,尊重、平等、平權,之後我們很榮幸能聽到Simon Richards、Ludmilla Kwitko 、Professor John Langmore、Adrian Morrice 都是澳洲著名學者專家,也包括聯合國維和組織前官員,從他們的論述中,讓我們了解全世界正在努力推動婦女保護、婦女建設和平、核子污染防治、種族和諧等與SDGS第17條目標全球夥伴關係的相關論點,會後聽眾提問的熱烈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探討NGO組織對於政府建設和平的幫助。讓我們了解必須以更誠實的對話,讓各國建立信任的關係,我們不僅需要退一步看看他們在各自特殊背景下會發生的狀況,先互相了解才不會有衝突發生。
到了下午,來到澳洲國家志工中心,執行長Mark Pearce特別透過視訊向我們介紹國家志工政策運作及志願服務行動倡議。學員們分享自己的志工經驗,我們也提問許多年輕人關心的社會解方、學生升學與志願服務在澳洲的實施、疫情前後的志工發展、青年志工的創新方案、經營挑戰、臺澳志工人口比例的比較等等,志工中心執行長及副執行長Sue Reagan皆耐心回覆。在一起享用午餐後,我們也問了副執行長Reagan一些澳洲學生的狀況。我們了解到澳洲學生對於升學的想法,是依照自己的興趣和想法而不是只看大考分數。而且他們的考試也應對個別科系,這也讓澳洲學生可以勇敢追求自己的興趣,這是台灣需要學習的地方。最後我們也為在場志工中心員工及志工表演,還將觀眾逗得哈哈大笑,我們最享受用笑聲傳遞我們的客家文化。 在志工中心參訪後,我們來到Acton Waterfront占地 30,000 平方米的Ngunnawal公共公園進行環境教育,此地即將於2025年完工,主要是以坎培拉最早原住民Ngunnawal族文化和歷史作為主軸建造,將以本地植物及該族群藝術作品的展現做規劃。我們不僅看到很多鳥類,也看到很多運動器材、休憩長椅等公共建設,我覺得這是友善環境與社區福利的結合和營造最成功的模範,學員在此瞭解社區營造及志工努力的成果。最後,我們參訪National Capital Exhibition Canberra and Region Visitor Centre ,坎培拉為澳洲的首都,館內用AI 、多媒體的方式,進行策展,介紹坎培拉的歷史與發展,我們和一群小朋友一起聆聽導覽員的解說,也透過AI搭配實體的方式了解坎培拉的地理與人文。透過這整天的參訪,我對志願服務的本質、演講內容和如何精進自己有了更深的領悟,當我們看到自己沒有的可以學習。當你不如別人,不要否定自己擁有的,因為你可以看到這些點,代表環境給了你足夠機會,台灣和澳洲有許多不同點,但透過參訪可以使我們思想進化,個人的進步會化成社會的進步,根本的改變要從個人開始。 ---by 洪晴耕 |
|
《2024 客家青少年國際事務訪問團》 海外參訪 – Day 7
今天青訪團來到坎培拉國家美術館National of Australia Gallery,這間美術館成立於1998年,位於澳洲首都特區坎培拉的市中心商業區,座落在澳洲國立大學(ANU)的東側。免費開放民眾參觀。
澳洲為了紀念國家美術館成立 40 週年,這些展覽講述了澳洲藝術寬廣而複雜的故事,同時展示了收藏的亮點。從一開始,我們就認識到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藝術家對這個國家文化生活的重要性。他們遵循世界上一些持續時間最長的藝術傳統,提醒我們這片土地上的藝術故事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 穿過這些空間,作品的選擇引發了跨越時間、地點和文化視角的對話。透過多種形式的表達和媒體,藝術家邀請我們反思個人和公共經驗。他們對區域、城市或郊區位置以及這個國家的寶貴自然資源做出反應。這些展覽也與藝術家在地理界限之外所經歷的流暢互動進行互動。 在參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展覽與原住民相關,不論是他們的歷史、文化、現況都誠實的展現在觀眾面前,這讓我覺得很驚訝,我知道澳洲十分重視原住民文化和歷史,但我沒有預料到在美術館裡,原住民相關的藝術品佔比如此的高,坎培拉美術館把原住民的文化、生活用品都當作藝術品來收藏,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優點 下午去到國會參訪,我們先了解澳洲的政府體制,澳洲是一個聯邦國家,主要是由六個州和兩個領地所組成。在1901年,澳洲立國之前,澳洲是由六個自我管轄的英國殖民地所構成的。直到1901年1月1日,澳洲的殖民地合併,並成為了澳洲聯邦。 但直到1962原住民才獲得投票權,且直到1971才出現第一個國會議員 澳洲的國會是以兩院制的形式運行,分別為眾議院或下議院和參議院或上議員。兩個議院的議員都是由澳洲公民選舉中直接投票選出。眾議院總共有151席,由151個選區直接選出議員。澳洲的選區都是根據人口分佈來決定,譬如新南威爾斯州就佔有47席、維多利亞州佔有37席等。同時,只要佔有最大多數席的政黨的主席就可以成為總理。反之,參議院只有76席,而且每州的數量不會因人口而改變。參議院是每個州產生12位代表和領地產生兩名代表,共選出76名代表。 原來的澳洲地大物博,約有250種語言,500種方言,但現今已凋零,非常可惜。 也聽到澳洲原住民爭取參政權及土地所有權的艱辛歷程,讓我非常敬佩民族鬥士, Eddie Koiki Mabo透過證明自己對土地的了解,以換得平等的地位和政府對侵占土地的承認 澳洲政府在1997表示對於侵犯原住民的權利表示遺憾,直到2008才道歉 但我很肯定澳洲政府願意面對歷史、承認錯誤的態度,他們落實轉型正義的精神可謂是我們的典範。 ---by 張毓琳 |
|
《2024 客家青少年國際事務訪問團》 海外參訪 – Day 8
今日一早青訪團驅車前往坎培拉國際機場,準備飛往墨爾本,抵達墨爾本後,我們前往參觀南半球最大的博物館-墨爾本博物館,其中班吉拉卡原住民文化中心位於館內,展示澳大利亞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島民的多元文化。近 500 件文物琳琅滿目,集中呈現澳大利亞各部落文化的多樣性以及文化傳承的願景。遊客還能深入了解幕後精彩故事,驚嘆原住民文化的豐富多彩。裡面還有許多互動性體驗活動可以讓大家實際去體會原住民的生活智慧。館內除傳統文物展覽外,也有原住民藝術家的現代藝術展覽,可以了解澳大利亞白人及原住民如何從紛爭走到和平的歷史軌跡。除此之外墨爾本博物館中,有一區是以澳洲原住民的原始生態為主題,此展覽區皆由原住民族的藝術家所設計,在博物館內還原原住民族的生活樣貌,並種植他們生活中的植物、動物,讓參觀者能夠更貼近原住民族生活的真實環境與生態。
晚餐與墨爾本的客家鄉親一同聚餐,今日除了江秀琴總會長外,還有駐墨爾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呂明澤處長、僑委會僑務秘書楊容清秘書、Yehs Hotel 墨爾本經理 Eve 一起出席,給予學員鼓舞及支持。學員們皆用流利的客語與在場客家鄉親們交流,現場歡笑聲不斷。飯後,青訪團成員表演了山歌、客家歌曲等等,現場充滿了快活的氛圍,所演唱的客家歌謠令用餐的民眾皆陶醉於此,在海外也能與客家鄉親們同樂,我們每個人都感受到客家人滿滿的親切感及客家人深厚情感。這次聚餐讓我們在異鄉感受到親切與溫暖,大家都對客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by 梁家瑜 |
|
《2024 客家青少年國際事務訪問團》 海外參訪 – Day 9
延續8月6日在坎培拉「和平建構高峰論壇」聆聽前澳洲眾議院議員,並墨爾本大學政治系教授Professor John Langmore的演講,今日希望能在墨爾本和Langmore教授有一場單獨的座談會,怎奈教授回墨爾本因心臟不適於昨日入院進行心導管手術,經醫師評估應修養並避免外出。因此委請UNAA-NSW前會長Lindsay Mell針對他在演講中主題-多元族群融合與和平建構與我們進行討論與分享,並以Prof. Langmore 之著作「Dealing with America 」作為架構進行導讀,在導讀前,Lindsay特別針對21世紀之初的全球情勢進行背景說明,給予澳洲在亞太區島鏈外圍漸進步入戰略核心,與美國形成緊密戰略夥伴的過程,我們由澳洲的國際關係談論到美中台三方關係,透過這本書的導讀,也跟學員分享促進和平所需要的包容與尊重,後也聚焦在澳洲移民文化及平等氛圍營造,並正向移民政策支援澳大利亞的社會凝聚力,創造出社會共同的經濟繁榮,經過今天的深入研討,學員對整個太平洋島鏈戰略關係,有了非常清楚的概念。
緊接著下午我們做團隊培能訓練,在總監的引導下,學員自主學習融合前日的墨爾本博物館所攝取的知識及原住民文化,由學員長帶領全體學員一同集思廣益,查資料做有意義的思考,共同安排下午墨爾本城市學習之旅,我們安排了最著名的融合各個族群的文創市集Victoria Queen Market以及墨爾本大學。 墨爾本大學是澳大利亞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也是澳洲六所砂岩學校之一,在各院散落校園北部,多為維多利亞時期的新哥德建築風格,也都是用砂岩為材料所建造而成的非常具有歷史文化價值。適逢畢業典禮舉辦日,校內有許多嘉賓和學生聚集在著名的South Lawn 南方草坪,學員也用舞蹈、音樂、英語和對方交流,並了解到墨爾本大學在基礎學科的文學課程當中也必須學習原住民的歌曲、詩詞、文章及原住民曾受迫害的歷史等文學作品,讓人了解到澳洲大學端對於轉型正義及原住民文化都有深刻的省思。最後也四處在校園內探索,參觀大學內各個學院的雅典建築,感受到墨爾本大學深厚的歷史底蘊。 ---by 黃志傑 |
|
《2024 客家青少年國際事務訪問團》 海外參訪 – Day 10
在墨爾本的最後一天,由客家鄉親會的彭祺惠秘書長帶領我們前往菲利普島自然公園和MARU無尾熊動物園(MARU Koala and Animal Park),更深入學習澳洲的生態教育。我們首先參觀了MARU動物園,在這裡與袋鼠進行互動,並認識了許多澳洲特有的動物。在無尾熊解說環節,我們訪問了園內的工作人員,得知他們是以志工身份在這裡服務,並透過與他們的對談,了解園內志工分為三個等級,由園區的打掃餵食開始,到最高等級能夠接觸動物並為參觀者進行解說導覽,也知道許多關於環境保護志願服務的知識。
下午,青訪團成員來到了以小企鵝聞名的菲利普島,探索這些企鵝的生態環境。在島的西南方薩摩蘭海灘,棲息著身高約30厘米的小企鵝。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都會聚集在菲利普島自然公園的觀景台和觀察道上,觀賞企鵝歸巢的大巡遊。然而,為了保護企鵝的棲息地,自然公園每年僅能容納50萬人次的參觀。在這裡,我們學到了許多關於企鵝生態和野外保育的知識,還親眼目睹了企鵝從海中捕魚後返回巢穴的過程。菲利普島自然公園的志工Peter向學員解說園區志工工作性質及職掌,目前園區共有200位志工與200位員工共同維護企鵝生態,負責維護遊客與企鵝巢穴的界線及行進動線,他們也分享他們參與志工服務的動機和工作內容。 在今天的參訪中,我們不僅學習了生態環境的知識,還觀察到了澳洲對原住民族的重視。在菲利普島遊客中心,可以看到用當地原住民族語言寫的歡迎詞,入場牌子和紀念品店內也處處可見原住民藝術的元素。晚上由江秀琴總會長招待學員們晚餐,並為青訪團餞行,學員也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在澳洲最後一天的行程。明天,青訪團即將前往紐西蘭,我們以這趟療癒的動物之旅,為青訪團在澳洲的旅程畫下句點。 ---by 黃苡安 |
|